迅收网

行情报价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报价 » 基本金属价格 » 铝价格 » 正文

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铝价持续下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2  浏览次数:117
 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中国铝价持续下跌,2015年更是跌入低谷,电解铝加工行业多数亏损。2016年一季度,虽然铝价出现了小幅上扬,但近期又进入了下跌通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铝业等6家企业日前达成协议,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铝价跌至1.15万元/吨时联合减产。业内认为,这6家企业抱团放出减产消息,主要目的仍是造成供应减少预期,抬高价格。

昆明会议尝到甜头中铝等企业达成协议的动作发生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集举行的会议之上,参加企业除了中国铝业还包括国家电投、中国宏桥、酒钢集团、云南铝业、锦江集团5家重点铝业企业,这6家企业的铝产能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关于减产的想法,只是达成了共识,具体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协调磋商。

据悉,铝业经营困难,企业抱团自救的做法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座谈会就曾用过。
 

2015年12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昆明召开座谈会,中国铝业、国家电投、云南铝业等14家骨干电解铝企业参会,与会各方承诺2015年减产491万吨,已建成的产能至少在一年内暂不投运。

昆明会议起到了一定效果,2016年一季度国内电解铝总产量为736.8万吨,同比减少1.9%,国内铝市供应过剩状况呈现出明显的改善,铝价升至1.2万元/吨以上。不过好景不长,从今年4月底,铝价一路下挫,最大累计跌幅曾超过10%,最低价出现在6月8日的11590元。加之6月是铝市的传统淡季,从往年同期情况来看,这段时期铝市需求转弱、铝价将进入下跌通道。

中国铝业等6家企业再次喊话减产,希望通过抱团能够扛一扛即将到来的跌势。卓创资讯有色金属分析师张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企业放出减产消息,更多是为了造成铝减产的预期,支撑铝价”。

供给与需求两头挤自2001年以来,中国铝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电解铝、氧化铝的产能、产量已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产能过剩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氧化铝产量达到5897.8万吨,电解铝产量为3141.3万吨,铝材产量达到5236.1万吨。中国电解铝、氧化铝产量分别占全球电解铝和氧化铝产量的54.5%和48.8%。2015年中国氧化铝开工率约88%、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5.4%、铝加工材产能利用率70% 、挤压材产量19300kt,产能利用率约68%;锻造产品产能利用率67%。

与此同时,下游消费行业持续不景气,使铝加工行业盈利空间压缩。

铝的主要需求来自于建筑行业、交通业、电力、机械分别占到需求的33%和25%、16.3%、8.9%,但这些行业在2015年发展都经历了严冬,其中房地产总体放缓明显。

2015年国内房地产铝材消费量(含每月的旧房改建用量)约为1108.5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汽车用铝量达到312万吨,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且较年初预期低了近4个百分点,年度用铝量显著低于预期的331万吨左右。

由于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作用,铝企经营困难重重。财报显示,2015年,中国铝业通过关停生产线、去库存变卖资产才实现了从2014年的亏损162亿元,到2015年扭亏为盈,盈利2.06亿元,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金额为64.32亿元。
 

有利可图减产动力不足“不过即使铝价跌到1.15万元/吨,这6家企业减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张猛在谈到铝业企业减产的动力时表示。“首先,此次会议并没有达成具体的减产措施,其次是目前电解铝的成本不到1.1万元,1.15万元的价格超过80%的产能可以实现盈利,上述6家企业更是具备较大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利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际减产动力并不足。”

在2016年初铝价上涨时,企业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来自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随着去年底铝价的上涨,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解铝厂复产的产能约50万吨,5月中国电解铝产量为268万吨,单月产量创2015年11月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中国电解铝产量为253.1万吨,环比减少15.2万吨,对应年底时承诺的减产491万吨的规模,环比减少40万吨才合理。

“减产效果不明的原因可能是12月铝价反弹了1000元左右,令部分较低成本的电解铝厂暂时不实行减产。”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专家表示,电解铝价格需要达到1.3万元/吨左右方能有大量复产。

但事实是,2016年在建和新建的电解铝产能有807万吨,有大机会在2016年内就能投产的352万吨。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就曾高调宣布增产,2016年将产能提高80万吨,达到600万吨。

“一旦铝价反弹到较高水平的话,承诺减产企业便开始弹性生产了,供应过剩情况或将加剧,甚至2017年都难以化解过剩格局都不一定。”一位专家提醒道。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报价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报价
推荐行情报价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